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469篇

个人描述

张先隆: 钟情心理学,受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西方心理学家的思想启蒙,上穷碧落下黄泉,对意识、意象、情绪、情结等心理现象探究深刻,曾做心理学纸质笔记近百本,花去大量精力,但还是深感人脑中的意识如此不可捉摸,后惊回首,于实践中发现了美国华生、斯金纳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较为实用,对不只理会大脑在心理过程中间环节 黑箱作业、而认为环境决定行为、突出动机的变量关系理念,更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图式理论影响,于是,离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多年纠缠,而走向以大脑结构为实体的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三学方向的研究道路。但心理学研究中的厚积薄发,使我对催眠这一现象与佛心禅性研究和应用更上一层楼,歪打正着使我成了中国当代能真正掌握催眠原理和催眠精髓的少数催眠师之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号:071200000820014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评作者。擅长情感咨询、学生心理咨询、家庭教育辅导和催眠咨询。有10多年的高中教师经历,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催眠实践。很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本人工作责任性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柔和、细腻、有亲和力,对人有一份自然流淌的朴实的爱心,有一份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使命感。系芜湖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安徽省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会员,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 芜湖市心理学会会员, 安徽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 1985年在《芜湖日报》副刊发表诗歌处女作《小楼!小楼》至今,曾在《短篇小说》杂志、《杂文报》、《中国人大》、《珠海特区报》、《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阅读与写作》、《中学课程辅导》、《初中生必读》、《大江晚报》、《人民民主报》等发表小说散文各种作品二百余篇,并在光明网、新浪网、红网、大江网等多家网站发表时评若干篇,其《教师聘任制为什么变味?》反响突出。在辅导学生写作上成绩显著,《北戴河没有海》获全国中学作文竞赛一等奖,陆续辅导多名学生曾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习作60多篇,作者和指导老师收到全国各地学生来信数百封,《作文》月刊曾在封二对其辅导成绩专门介绍。联系方式QQ:335490522 催眠之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心理咨询舞台中的两个概念——移情与共情

2014-07-28 11:26 阅读(?)评论(0)

另我移情也称“他我”移情,是自体客体移情(即自恋移情)的一种,其特点是,把别人当成另一个自我,虽然互相独立,但心心相映,心有灵犀一点通。

科胡特早年认为,另我移情是反映性移情的一种,后来把它从反映性移情中独立出来,自成一体,与理想化移情和反映性移情并列。

反映性移情又称“镜像”移情。其实,另我移情更像照镜子,镜中的形象就是另一个自我,长相和自我一模一样,表情、动作也一模一样,如果镜像也有内心活动的话,应该也是和自我一模一样的。所以说,另我移情才是真正的镜像移情。

另我移情很普遍,略举几个例子:

1、知音

人是社会的动物,天生具有交往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是两个层次,再高一点就是理解。两个人如果互相之间非常能够理解,心心相映,心灵相通,就叫“知音”、“知心”、“知己”。俗话说:“知音难觅”。遇到这样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许多人经过几番挫折之后,就放弃了这样的奢望,退而求其次,有归属感和爱就满足了。也有一些人一辈子苦苦寻觅,说明另我移情很强烈,这是自恋的一种表现。

其实,追求归属感和爱也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只是程度低一些。

2、让你猜

知音就是心心相映。如果不是知音,则无法做到心心相映。但是,有些人总是要求别人能够猜出他的心思,不然就不高兴。这种情况以女性多见。她们有想法不说,有要求不提,希望对方自己明白。结果,对方怎么也不明白,她们就无理取闹。她们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说了就没意思了。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心心相映是很难的,不如有话直说。能说明白就不错了,有的人和你不在同一个“频道”,再怎么说也说不明白。

总之,别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对你心知肚明。

3、影恋

自恋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美少年纳西索斯很自恋,天天蹲在河边欣赏自己的水中倒影,最后不幸落水而亡,变成了水仙花。于是,纳西索斯或水仙花就成了自恋的代名词。现在,自恋的含义已经变得非常广泛,不再局限于欣赏自己的影子。为了区别于广义的自恋,不妨把“欣赏自己的影子”称为“影恋”。

还没有发明镜子的时候,人们只能欣赏水中倒影。有了镜子以后,就不用天天往河边跑,可以坐在家里欣赏自己的镜像。发明了照相机以后,照片取代了镜像。现在有了摄像机,就可以看到活生生的另一个自我。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好的知音。

4、克隆人

知音难觅,而镜像毕竟是虚幻的,于是,有的人幻想自己有一个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从理论上讲,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外表和内心都应该是一样的,正好互为镜像,可以完全满足另我移情的需要。

事实上,同卵双胞胎并不常见,于是,人们幻想通过克隆技术再造一个自我。由于基因相同,克隆人也能完全满足另我移情的需要。

有基因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基因虽然复杂,但是,通过排列组合,产生相同组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意味着,世界上存在着基因组合完全相同的人。有意思的是,这个理论也叫“镜像理论”。

基因不完全相同但非常接近的两个人,也能基本满足另我移情的需要,因此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主题,例如真假美猴王,真假超人。

5、姊妹花

另一个镜像理论是拉康提出来的。他发现,6-18个月大的孩子喜欢照镜子,这有助于“自我”的形成。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别人当成镜子,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不过,镜子和镜像是不同的。把别人当镜子没关系,如果把别人当成了镜像,当成另一个自我,互相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那就是精神病的表现。拉康分析过两个案例,一个是“粉丝”谋杀明星,因为他把明星当成另一个自我;一个是两姐妹关系过于密切,互为镜像,最后双双发疯,非常残忍地杀死了房东。第二个案例后来被拍成电影,名为“姊妹花”。《钢琴教师》反映的也是这个主题,女钢琴教师和她的母亲也是互为镜像。

6、共情

综上所述,两个人如果关系太密切了,就是另我移情。过分追求密切关系,也是另我移情。另我移情有不同的程度,最严重的就是合而为一,两个人融为一体,纠缠在一起,人际界线消失,如《姊妹花》和《钢琴教师》。轻一点的是,承认对方是独立的个体,人际界线清楚,但是,希望思想保持一致,互为知音。再轻一点,只要大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穿的是同一种服装,有归属感,就可以了。

另我移情的主要特征是“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伊甘把共情分为七个水平,最高境界就是心灵感应,不需要通过语言,就能心领神会,这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共时性”。

7、自我

另一个自我其实就是自我,是自我的延伸或补充。当一个人还很幼小的时候,自我非常脆弱,根本没有能力应付环境的变化,需要父母的照顾。父母代行自我的职能,是自我的一部分,是另一个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把这个“另我”内化,变成真正的自我,从而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技巧。换句话说,理想化移情导致超我的形成,反映性移情导致本我的形成,另我移情导致自我的壮大。

心理病人的自我也很脆弱,心理医生就是病人的另一个自我。所以,开始的时候,需要共情、接纳、支持,甚至出谋划策。随着心理治疗的进展,病人逐渐把医生内化,自我变得越来越强大。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